9月22日,自治區農機中心在武宣縣召開2020年全區農機化新技術新裝備“田間日”培訓現場會。自治區農機中心三級調研員姚煒、一級主任科員龐少歡,市農機中心主任莫廷進、副主任覃斌,各縣(市、區)農機中心、金秀縣農業農村局的有關領導及技術骨干,武宣縣鄉(鎮)農機管理員、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農機大戶及農業經營主體代表等共80多人參加。
本次培訓進行了水稻無人機水淹直播試驗點交流學習,谷物烘干、篩選、打包、冷藏技術現場教學,智能胚芽米碾米設備觀摩學習及植保無人機操作技術現場教學。
在無人機水淹直播試驗點,武宣縣農機中心工程師黃劍峙詳細介紹了水淹直播從選種、催芽、整田到撒播的各項技術要點,與會成員參觀試驗點田塊和旁邊采取拋秧種植田塊水稻的長勢對比后,均稱贊無人機水淹直播技術實施效果好。
姚煒調研員指出,無人機水淹直播技術能簡化水稻種植步驟,跳過水稻育秧、移栽等環節,降低水稻種植全程機械化難度,節省大量勞力、財力,是一種新的嘗試,要求我市各農機部門繼續開展類似試驗,總結出一套成熟的可復制、可推廣的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模式,供各地學習借鑒推廣。
在武宣縣桐嶺鎮瑞豐農機專業合作社,與會成員觀摩了谷物烘干、篩選、打包及冷藏設備,以及智能胚芽米碾米設備。據了解,智能胚芽米碾米設備事先將稻谷存放在機艙內,當需要用米時,經過簡單的幾步操作,就能碾出新鮮的大米,主推現用現碾,用多少碾多少的模式,體積小,可安裝在小區、菜市場等地,讓廣大居民每天都能吃到新鮮大米。
在武宣縣螺山農業生態園種植基地,與會成員體驗了一把植保無人機的簡潔與高效,只要設置好程序,站在路邊按按拇指就能完成整片田的植保作業,對比傳統人工植保模式,一臺植保無人機,工作效率是人工的50倍,一天就能完成約400畝的植保任務。廣西來民安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譚景介紹植保無人機工作情況,他表示,公司長期舉辦有培訓班,免費對學員培訓無人機操作、農藥配兌等知識,時刻歡迎報名參加培訓。